本部分共670道题,分为(一)、(二)、(三)、(四),本篇为(四)
551.形成运动技能的巩固阶段,大脑皮质的兴奋和抑制过程在时间和空间上( A )集中和精确。
A、更加 B、不 C、不一定 D、呈倒U型
552.动作达到自动化时,运动员( B )自己的动作。
A、意识到 B、有时没意识到 C、意识不到 D、以上都不对
553.有中枢神经系统的( D )参与,运动员就可以完成自动化动作。
A、延髓 B丘脑 C、小脑 D、大脑皮质
554.有意识的行为是大脑皮质( B )部位所完成的活动。
A、兴奋较高 B、兴奋最适宜 C、兴奋较低 D、兴奋最高
555.动作达到自动化以后,在做整套动作时( B )全部无意识地进行。
A、是 B、不是 C、因人而异 D、都不对
556.在运动技能形成过程中,( A )皮肤感觉的作用。
A、要充分发挥 B、用不着 C、分化阶段需要发挥 D、泛化阶段需要发挥
557.在运动技能已经巩固的阶段,第一信号系统的兴奋( B )第二信号系统。
A、不完全传递给 B、选择性传递给 C、全部传递给
D、以上都不对
558.在体操教学中,先学单杠挂膝上,再学骑上,学员学习就( B )。
A、容易 B、不容易 C、无区别 D、要看教师水平而定
559.几种运动技能,如果( )环境不同,而( )环节相同时,彼此之间往往产生不良影响。 ( A )
A、主要、附属 B、附属、主要 C、大、小 D、小、大
560.大脑皮质巩固的运动动力定型建立的越多,改建就越( A )。
A、容易 B、不容易 C、没区别 D、无法完成
561. 在运动技能形成的泛化阶段,两个信号系统之间( A )。
A、传递兴奋 B、不传递兴奋 C、选择性传递兴奋 D、以上都不对
562. 在运动技能形成的自动化阶段,两个信号系统之间( B )。
563. 运动技能的形成,是由于大脑皮质的动觉细胞与运动细胞之间建立起( A )神经联系。
A、暂时性 B、固定式的 C、永久的 D、开放式的
564. 运动技能是由( C )的运动条件反射组成的。
A、单个环节 B、两个环节 C、两个以上环节 D、三个环节以上
565. 语言和思维( A )运动条件反射的形成。
A、均参加 B、均不参加
C、语言参加,思维不参加 D、思维参加,语言不参加
566. 动作自动化的生理机理是指已巩固的动作,此时可由大脑皮质( C )区域来完成动作。
A、兴奋性较高的 B、被抑制的 C、适宜兴奋的
D、既兴奋又抑制的
567. 对于( B )的动机,儿童光年和成人之间有着明显的差异。
A、原发性 B、继发性 C、两者都有 D、两者都无
568. 动机与运动技能的形成和运动成绩的提高及表现的关系是很复杂的,它们之间是呈( B )关系。
A、正U字形的曲线 B、倒U字形的曲线 C、线性 D、正比
569. 提高有氧耐力的关键因素是( C )
A、运动强度 B、持续时间 C、运动强度和持续时间
D、周次数
570. 有氧耐力主要与人体肌肉内中的( A )有关。
A、糖原储备量 B、脂肪储备量 C、蛋白质储备量
D、ATP—CP贮备
571. 投掷运动员器械出手的速度属于( C )。
A、反应速度 B、位移速度 C、动作速度 D、都不是
572. 哪一个不是影响灵敏素质的因素( D )。
A、年龄 B、速度素质 C、力量素质 D、心率
573. 影响柔韧素质的主要因素是( C )。
A、力量 B、年龄 C、关节的活动范围 D、性别
574. 训练有氧耐力最有效的强度指标是( D )。
A、最大吸氧量 B、无氧阈 C、心输出量 D、个体乳酸阈
575. 无氧耐力是指人体长时间肌肉( A )供能的能力。
A、糖酵解 B、脂肪 C、氧供应停止 D、氧供应过剩
576. 完成单个动作的时间长短称为( B )速度。
A、反应 B、动作 C、位移 D、力量
577. 人体对刺激发生反应的快慢,则称为( A )速度。
578. 赛前状态是指人体在比赛或训练前某些器官系统产生的系列( C )性变化。
A、条件反射 B、运动条件反射 C、自然的条件反射 D、人工条件反射
579. 对人的工作效率不起良好作用的赛前反应有( C )。
A、血糖适当升高 B、血压适当升高 C、尿频 D、心率适当升高
580. 比赛前运动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A )是有助于克服内脏器官机能惰性。
A、升高 B、下降 C、过高 D、过低
581. 下列不属于准备活动的作用是( D )。
A、调节赛前状态 B、缩短进入工作状态
C、减轻“极点”程度 D、加速运动疲劳的恢复
582. 各项身体素质自然增长速度的顺序,从大到小排列( A )。
A、力量——耐力——速度 B、耐力——速度——力量
C、速度——力量——耐力 D、力量——速度——耐力
583. 教师的指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之间的连接点是 ( A )。
A、学习过程 B、学习方法 C、学习评价
584. 课程改革的主力军是 ( B )。
A、学校 B、教师 C、学生
585. 学生的体育学习评价标准是由( C ) 制订的。
A、权威人士或专家 B、学生 C、教师
586. 全面评价学生的体育学习,促进( C ) 。
A、学生的主动发展 B、学生体能和运动技能的提高
E、学生的学习态度、习惯、情感、合作等方面的提高。
587. 单元中的课时计划之间具有 ( C )的层次关系。
A、平行 B、递减 C、递增
588. ( B ) 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
A、学生的兴趣、爱好 B、身体活动 C、运动技能的学习
589. ( A ) 是体育课程的核心内容。
A、运动知识和技能 B、运动知识 C、运动技能
590.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的( C ) 是在首位的。
A、学生运动技能学练情况 B、积极情感 C、运动兴趣的培养
591. 小学1-2年级学生是 ( B )的最佳时期。
A、学习运动技能 B、形成正确身体姿势 C、发展基本活动能力
592. ( A )是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
A、体育教学目标 B、体育教学内容 C、学生的兴趣爱好
593. 体育学习内容的选择、组织、改造不仅要依据体育课程目标,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 ( C )
A、兴趣爱好 B、年龄特征 C、身心特征
594. 体育教学大纲与体育课程标准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规定 ( C )。
A、教学目标 B、考核标准 C、教学内容
595. 体育课程标准要求小学阶段以 ( C )的教学为主。
A、运动知识和技能 B、游戏和身体活动 C、身体基本活动
596. 新课程非常强调通过体育活动增进每个学生的( B ) ,这在以往体育教学大纲中往往被忽视的。
A、身体健康 B、心理健康 C、运动技能的提高
597. 重视学生的( A )是目标和价值实现的有效保证。
A、运动兴趣 B、运动习惯 C、社会适应
598. 增进中小学生健康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 C ).
A、唯一目的 B、首要目的 C、主要目的 D、基本目的
599.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功能与价值是( C ).
A、健身 B、育人 C、健身和育人
600.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按( C )记分.
A、百分制 B、等级制 C、百分制和等级制
601. 把全年体育与健康教学工作计划中所规定的每学期的各项教材和时数,按照一定的要求,合理地分配到每次课中,并提出考核项目的考核时间.这种计划是 ( A )
A、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B、单元教学工作计划 C、课时教学计划
602. 体育课后,学生产生疲劳是因为课中承受一定的负荷.下列不属于造成学生生理负荷的因素是( C ).
A、练习的量 B、练习的强度 C、课中学生意志的变化
603. 组织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因素有 ( B ).
A、教师和学生 B、教师、学生、体育教材和传播媒体 C、教师、学生和体育教材
604. 为了帮助学生掌握较难动作而采取的技术结构与所学身体练习相似的简单技术动作的练习是( B )
A、一般性 B、辅助性 C、专门性
605. 关节扭伤主要是( C )的损伤.
A、关节韧带 B、关节囊 C、关节韧带和关节囊
606. 下列何者是理想的减肥方法?( C )
A、断食 B、吃减肥药 C、运动 D、吃泻药
607. 在水中游泳时,如果遇到身体抽筋应先( A )
A、呼喊周围环境的人 B、自已想办法自救
C、不管它继续游泳 D、听天由命
608. 当饮食的摄取量大于身体的活动量,身体的重量会( A )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以上皆错
609. 下面那一项不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D )
A、 组织者 B、领导者 C、参加者 D、监护者
610. 教师的一般能力不属于下面那一项 ( A )
A、人际交往能力 B、教学能力 C、科学研究能力 D、教育能力
611. 师生活动于其中,并能影响其行为的一切内外部条件的总和称为 ( B )
A、 体育课 B、体育课堂环境 C、 体育课外行动 D、 体育实践
612. 研究体育教学、训练中出现的问题,提高体育教学、训练质量的必要途径是 ( A )
A、 体育科研 B、体育实践 C、 体育训练 D、体育竞赛
613. 体育课堂管理是体育教师和学生所组成的 ( A )
A、 双边活动过程 B、 学生单方面的参与过程
C、 教师单方面参与的过程 D 、学校参与的过程
614. 体育教学的内容主要是通过 ( C )来体现
A、教师的教学活动 B、学校的教学计划 C、 教材 D、学生的学习过程
615. 1965年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朗《 A 》的出版标志着终身教育思潮的形成。
A, 终身教育导论 B、终身学习导论 C、终身教育理论 D、终身教育指导
616.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教育实习应以体育教师的 ( A )作为确定实习内容的依据。
A、理论学习 B、专业技术 C、工作任务 D、社会实践
617. 运动技术技能的掌握是通过身体练习和体育运动实践而掌握的,这反映了体育教育专业学科学习的( C)特点。
A、思想性 B、理论性 C、实践性 D、理论与实践结合性
618. 体育教育实习工作的关键在于教育实习的 ( B )
A、组织工作 B、准备工作 C、管理工作 D、方法
619. 学习化社会最为本质性特征的是 ( D )
A、终身性 B、发展性 C、理想性 D、平等性
620. 以教师任职学校为基本单位,以校长为第一负责人,以教师在工作中学习为基本特征,把培训与教育教学、科研结合起来的一种培训模式是 ( C )
A、岗前培训 B、院校培训 C、校本培训 D、学校课程培训
621. ( B ) 是指终身学习成为人类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育融于日常的生活。
A、终身性 B、生活性 C、发展性 D、理想性
622. ( A )主要是面向新体育教师进行的培训。
A、岗前培训 B、学位课程培训 C、院校培训 D、校本培训
623. ( C ) 中的科研和教研是校内科研、教研的延伸。
A、教育改革 B、教育见习 C、教育实习 D、教育创新
624. ( B )是专业教学计划的基本内容,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主要环节。
625. 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较其他学科( B )。
A、单一 B、多样 C、没有差异 D、有差异,但不大
626. 体育教学目标在教学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应( D )全面贯彻。
A、必须 B、不一定 C、一定不能 D、有所侧重地
627. 体育课中的“一句话评价”是一种( B )的语言法形式。
A、口令和指示 B、口头评定成绩 C、口头汇报 D、讲解
628. 学期教学工作计划也称为( C )。
A、教案 B、年度计划 C、教学进度 D、单项计划
629. “运动参与”与“( B )”两个学习领域是最能体现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课程性质。
A、身体健康 B、运动技能 C、社会适应 D、心理健康
630. 学习态度的评价主要依据( A )方面具体目标及其内容要求进行的。
A、运动参与 B、身体健康 C、心理健康 D、运动技能
631. ( A )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
A、运动的兴趣和习惯 B、合理的运动项目 C、运动兴趣和环境
632. 体育教学中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应注重( C )评价。
A、甄别性 B、选拔性 C、发展性 D、基础性
633. 在确立了所有具体学习目标和选择了最适合的教学内容之后,首先应制订( D )教学工作计划。
A、学年 B、学期 C、单元 D、水平
634. 课程标准是关于“( C )的纲要”。
A、教与学内容 B、教与学内容 C、学生学习结果
635. 重视学生的( A )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实现的有效保证。
636. 篮球学习中,学生由于接球时手指动作不正确,造成指关节受伤,属于( C )。
A、扭伤 B、拉伤 C、挫伤 D、脱位
637. 某学生踝关节外侧韧带拉伤,下列哪个做法较为合理?( A )
A、受伤脚垫高超过心脏水平 B、受伤脚垫高低于心脏水平
C、受伤脚垫高接近心脏水平 D、可放于任何位置
638. 体育与健康课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练法具有的主要特点是 ( B )。
A、内发性、自律性、功效性 B、内发性、自律性、功效性、程度性
内发性、自律性、程序性
639. 以下哪种锻炼方法是发展爆发力最常用方法?( A )
A、重量大,练习次数少 B、重量小,练习次数多
C、重量小,练习次数少 D、重量大,练习次数多
640. 有氧代谢是在氧供应充足的条件下,( A )或脂肪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的分解代谢。
A、糖 B、蛋白质
641. 体育课的综合密度应是( A )。
A、越大越好 B、越小越好 C、练习密度大时小些好 D、练习密度小时大些好
642. 体育教学中负荷量和负荷强度的关系是成( A )。
A、反比例关系 B、正比例关系 C、抛物线关系 D、不存在的
643. 体能的发展在不同阶段的敏感期是不同的,初中阶段学生体能的敏感期分为( C )。
A、柔韧性、反应时、灵敏性等 B、协调性、平衡能力和速度
C、速度、有氧耐力和灵敏性 D、肌肉力量、与健康有关的体能
644. 初中阶段的体育与健康教学以( B )为主。
A、游戏和身体活动 B、比较全面了解和学习运动技能 C、选项教学
645. “了解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认识身心发展的关系”在水平四的要求是( C )。
A、体验体育活动中的心理感受 B、体验身体健康状况变化时的心理感受
C、了解心理健康对身体健康的作用
646. 体育与健康的课堂教学评价是对教师的( E )进行的评价。
A、教学基本功 B、教学过程 C、教学效果 D、A和B E、B和C
647. 体育与健康教学体系中的主要要素有( E )。
A、教师、学生 B、教学内容 C、教学环境 D、A和B E、A和B及C
648. 在正确认识和对待学生的体育兴趣方面,说法正确的是( D )
A、学生的体育兴趣是体育课程和体育教材改革的唯一依据。
B、评价一堂课的好坏,主要就看学生玩的高兴不高兴。
C、无论什么项目,只要运用得当,都能用来强身健体,因此可以根据学生的体育兴趣来实施体育教学。
D、学生的体育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体育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
649. 小学水平一体育教学中,对运动技能的要求是( A )。
A、初步掌握简单的技能动作 B、掌握运动系统的完整性
C、掌握运动系统的系统性 D、追求运动技能的细节
650. 水平二目标属于下列选项中的哪一年段?( B )。
A、1—2年级 B、3—4年级 C、5—6年级 D、1—4年级
651. 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应更注重( B )。
A、整齐划一 B、灵活多样 C、放羊式 D、军事化
652. 小学体育教学内容应( B )。
A、竞技化 B、游戏化 C、规范化 D、成人化
653. 体育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特点是( D )。
A、学习田径技术 B、学习球类技术 C、学习体操动作 D、身体练习
654. ( A )是体育教学设计评价的主要方式(或称中心环节)。
A、诊断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效果性评价
655. 刘老师把正规的篮球架降低50公分,篮筐半径增大5公分,此行为( D )
A、是破坏公物 B、应遭领导斥 C、让学生望而生畏 D、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需求
656. 王老师在体育教学中,凡事都和学生一起商量,这种师生关系是( D )
A、对立的 B、独断的 C、居高临下的 D、民主的
657.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的学习领域是以( B )来确定的。
A、运动项目 B、体育的功能 C、学生的兴趣、爱好
658. 教材教法是教材、教学方法与( C )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A、场地 B、器材 C、学生 D、教材特点
659. ( A )是对技术动作和形成的概念、原理、规律等进行解释和说明的方法。
A、讲述法 B、讲解法 C、讨论法 D、谈话法
660. 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动作而采取的相关身体素质练习是( D )练习。
A、综合性 B、一般性 C、诱导性 D、辅助性
661. 学校体育最本质的特点决定了体育的本质是( B )。
A、教养 B、教育 C、强身健体 D、美育
662. 体育教学过程的特殊规律是指( C )规律。
A、认识 B、社会制约 C、动作技能形成 D、教与学辩证统一
663. 下列哪个阶段属运动技能教学要经过的阶段之一?( B )
A、体力准备阶段 B、粗略掌握动作 C、运动经验积累 D、心理准备
664. 在体育教学中,在教简单的容易掌握的动作时,一般应用( C )。
A、讲解法 B、直观法 C、完整法 D、分解法
665. 在体育学习中,个体的难点是指每位学习者个体( D )的差异。
A、体力 B、智力 C、心理素质 D、ABC全是
666. 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C )。
A、早操 B、课间操 C、体育课 D、课外体育活动
667. 《体育教学大纲》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两者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有没有对体育( A )进行规定。
A、教学内容 B、教学时数 C、考核内容 D、考核标准
668.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是 ( A )
669. 体育活动开始前,为使其计划更加有效地实施而进行的评价是( D )
A、形成性评价 B、总结性评价 C、过程性评价 D、诊断性评价
670. 体育与健康教学内容的选择主要是由( C )来完成。
A、教师 B、学生 C、教师和学生